海西茫崖:“星空油城”闪耀团结之光-太阳成集团tyc539

发布时间:2023-09-11 10:14:55 | 来源:新华网 | 作者:茫崖宣 | 责任编辑:丁可

览大美青海,看苍茫天地,一座位于柴达木盆地西缘的小城一派生机盎然。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花土沟机场,各地客商在“苍茫之崖,星空油城”大幅宣传海报前留影;穿城而过的315国道上,满载物资的货车在疾驰,将新疆的大枣、敦煌的杏干等运向远方;油砂山的工地井架林立,抽油机不知疲倦地升降,抽出汩汩石油;尕斯湖畔的阿拉尔草原上,牧民们追赶着成群结队的牛羊;夜幕降临,红石榴、花朵等民族团结主题的路灯亮起,成为城市街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……

这里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。茫崖市地处青海、新疆、甘肃三省区交汇地带,自古多民族聚居、多文化并存,是古代丝绸南路羌中道的必经之地,也是古今通甘进藏入疆的咽喉要道,青新公路、青新铁路贯穿全境,承担着稳疆固藏、建设青海“西大门”的重要职责。从地图上看,茫崖是一座孤独的城市,方圆数百里都是戈壁。当你走进这里却会发现,这是一片火热的土地,来自五湖四海的汉、蒙古、藏、回、撒拉、土等各民族守望相助、手足情深,齐心建设、共谋发展,一座青藏高原上的石油新城正在奋斗崛起。

茫崖市石油勘探党员突击队摄影/古凯

赓续团结基因 高位推动创建融入发展全局

“小朋友们,谁认识照片中的这位老人?”“我知道!他是阿吉老人!”“对!阿吉老人是民族团结的典范,大家要向他学习。”在茫崖市文化图书馆的摄影展览室里,工作人员贺红与小观众们互动,讲述着茫崖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故事。

1954年,新中国第一支石油勘探队伍踏入柴达木盆地,当勘探队员们找不到路和水、缺乏食物的时候,柴达木“活地图”、乌孜别克族老人伊斯·阿吉带领着勘探队克服重重困难,找到油田构造、矿藏及淡水源、可耕种的土地等,戈壁上因此建起了“万人帐篷城”。这就是老茫崖。

2018年,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茫崖行政委员会和冷湖行政委员会,合并设立县级茫崖市。茫崖设市以来,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,高位推动、统筹谋划。

坚持党的领导。将创建工作列为茫崖市重点任务,写入党代会工作报告,与党建、经济发展、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。成立了由茫崖市党政主要领导为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,建立了三级党政主要领导抓创建的高位推进机制。

强化制度建设。印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、工作要点,明确任务分工,完善评选表彰、考核等办法。市委常委会、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,建立市级领导干部联系示范点以及蹲点调研、督查、责任约谈、联络员、信息管理等工作制度,构建党委统一领导、党政齐抓共管、统战民宗部门综合协调、相关部门各司其职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。

“截至目前,我们累计落实工作经费400万元,为日常工作、选树典型、打造特色、营造氛围提供资金保障,确保全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。”茫崖市委统战部副部长、市创建办主任王奇君介绍。

增进文化认同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

“八百里瀚海多么辽阔,这片冷的湖不再冷……柴达木啊,就是聚宝盆……”走进茫崖市艺术团排练厅,藏族歌手珊珠才让正在演唱原创歌曲《冷湖不冷》。蒙古族艺人海龙、卡布星加配合默契,一首马头琴合奏曲《奔驼》,将大家的思绪带到了辽阔草原……

茫崖市艺术团是一个由汉、藏、蒙古、撒拉、土等各民族演职人员组成的大家庭。近年来,立足当地风土人情、红色资源、特色文化等,艺术团创作编排了《遥远的尕斯》《天边的茫崖》《艾肯泉的传说》等文艺作品,深入社区、牧区、学校、企业、军警营、机关单位等,为各族群众送去一场场精彩的文艺盛宴。

“文旅力量”深度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,绽放出了动人光彩。茫崖市文体旅游广电局党组书记、局长唐拓华介绍,通过广泛征集老故事、老照片、老物件,艺术团和相关单位深入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、共同建设茫崖的历史。与此同时,在市区建设“阿吉老人”书吧、在牧业村建设“石榴籽”大舞台,推进“民族团结 文化旅游”和深入开展创建进景区活动,以增进认同为目标,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。

加强宣传教育。完善宣教机制,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、宣传周、宣传日等活动,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、党员教育、干部教育、社会教育、家庭教育,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、荣辱与共、生死与共、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。

讲好团结故事。挖掘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柴达木的历史,打造“两石文化”(石油文化、石棉文化)教育基地,保护茫崖镇石棉矿工业遗址、建设“王进喜广场”,传承石油精神,弘扬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勇于创新、团结奋斗、科学务实”的柴达木精神,赓续手足相亲、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。

加强公民道德建设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深入实施立德树人、移风易俗等文明创建工程,选树“海西好人”“茫崖好人”“道德模范”等先进典型,评选“最美家庭”“五星级文明户”“民族团结先进家庭”,各族群众的国家意识、公民意识、法治意识显著增强。

以文化人聚共识。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家庭、进学校、进社区、进牧区,开展“我们的节日”等文化活动。挖掘地中四井、七个泉教育基地、狮20井等红色资源,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。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。打造民族团结文化公园、文化长廊、文化一条街等视觉形象工程,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。

“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。我们将继续加强价值引领,大力弘扬‘两石文化’,搭建各民族沟通交流的文化桥梁,增强精神力量。”茫崖市创建办副主任郑发清说。

茫崖市冷湖火星地质公园一角

创新搭建平台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

走进茫崖市花土沟镇金山路社区居民吉呼龙家,这位71岁的蒙古族老人精神矍铄,坐在客厅里和几位老人喝茶聊天,欢声笑语,其乐融融。聊天的老人中,维吾尔族老人伊卜拉伊木·阿卜拉来自新疆且末县,他和吉呼龙的两个女婿,一起在牧场共同管理着800多头牛、羊、马等牲畜,十几年来处成了一家人。“我们彼此信任,就像亲人一样。牧场里的活儿大家一起干!”吉呼龙说。

“学校师生来自全国各地,民族成份多,务工人员子女多,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尤为重要。”茫崖市实验小学校长李应明介绍,学校有各族学生543名,实行混班混教,设置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专干,开设了民族团结知识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相关课程,定期开展民族团结主题班队会、知识竞赛、运动会、绘画比赛等,促进各族学生共同成长、共同进步。

无论是社区、企业、学校,还是乡村、牧场,茫崖各族群众互帮互助、亲如一家的故事比比皆是。近年来,茫崖市结合生态移民、游牧民定居等工程,统筹城乡布局和规划,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,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,进一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。

推动居住空间互嵌。以花土沟镇金山路安置小区为示范点,采取发放住房补贴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、教育引导等方式,促进各民族互嵌式居住,引导各族群众做和睦邻居、交知心朋友、结美满姻缘。

完善公共服务体系。规划建设便民生活圈和文旅生活圈,统筹布局学校、社区、医院、老年人活动中心、便民商圈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,让各族群众进得来、留得住、过得好、能融入。

推进结对共建。开展“手拉手”“心连心”结对帮扶以及企地联动、军地联谊、机关与村社党支部联建等活动,有序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混班混宿、互相交流学习等,促进各族群众共居共学、共建共享、共事共乐。

实施“三项计划”。结合浙江援青工作,推进“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”“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”“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”以及“民营企业进边疆”行动。鼓励支持茫崖市和中东部地区各族群众以务工经商、创业就业、学习交流等形式双向流动。

在今年3月举办的“新-青-甘”五城旅游联盟座谈会上,青海格尔木市、茫崖市、大柴旦行政委员会和甘肃敦煌市、新疆若羌县签订旅游合作协议,推动文旅品牌共建、资源共享、产业共融。茫崖市委副书记、副市长曾其炜表示:“茫崖是一座连接四方的城市,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,为区域协作贡献力量。”

共同团结奋斗 携手走向中国式现代化

在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的办公区内,一间挂着“青海省劳模(职工)创新工作室”“吴正银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”等牌匾的平房里,摆满了展柜,陈列着上百个技术装置,油田用井下安全阀、抽油杆刮蜡装置……这些都是青海油田“高原铁军”技术创新的硕果。技术创新工作室领军人吴正银白天工作、晚上钻研,推动了100多项技术革新,申报国家专利60多项,先后获“青海高原工匠”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等荣誉。

井下作业工人有“油井外科医生”之称,掌握着保证油水井正常生产的技术手段。“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有各族员工1854人。公司依托技术创新工作室,充分发挥‘传帮带’作用,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岗位人才。”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党群工作科科长祝雅磊介绍,公司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项目立项、技改创新、技术推广等融合,引导各族员工同台竞技、协同合作,促进企业生产经营质效“双提升”。公司还与当地民营企业、个体经营户建立业务关系,面向社会开展劳务承包,吸纳各族劳动力就业,促进地方经济发展。

随着天文科技、新能源、文旅等业态的发展,各族群众致富之路越来越宽。花土沟镇金山路社区居民达红娟是“海西蒙古族刺绣”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,退休后注册成立了刺绣公司,开展免费培训,带动周边群众就业创业,还办起了民宿。“夏天来茫崖旅游的人特别多。今年七八月,民宿房间都已经提前订满了。”达红娟干劲十足,“现在发展环境这么好,要抓住时机,好好干一番。”

近年来,茫崖市积极有效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经济发展、乡村振兴相融合,缩小地区、城乡发展差距,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。

积极融入青海“四地”建设。立足自然资源、承载空间、区位优势、工业基础等条件,发挥东西部协作、对口支援等政策优势,积极融入青海省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、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、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。

促进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。凝聚各族群众智慧和力量,促进产城融合发展。2022年,茫崖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08.88亿元,首次突破百亿大关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.36亿元、同比增长170.7%,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.9%。

加大民生投入力度。坚持将财政支出的75%以上用于民生,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验收,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升,城乡居民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%。引导资金项目、人力物力向牧区倾斜,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牧区延伸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绿化面积近7000亩,空气质量优良率达88.8%,重点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%。

州级非遗项目“海西蒙古族刺绣”薪火相传 摄影/卫建民

共建共治共享 实现人民安居乐业

“我们团结路社区居住着各族居民863户1632人。这些绘画、书法作品,都是社区居民的杰作。”走进花土沟镇团结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工作人员们在“红石榴”文化展厅一边布展,一边介绍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集志愿服务站、居民议事厅、文化展厅于一体,为居民提供共享式文化驿站,也成为了宣传教育、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。社区还建立“社区党支部 红网格党支部 网格长 网格员”服务管理体系,促进资源联动、共建共享。团结路社区党支部书记、主任马海梅说:“通过积极参与城市建设、志愿服务,进一步激发了居民群众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的主人翁意识。”

近年来,茫崖市不断夯实社会治理基础,把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,保障社会和谐稳定、人民安居乐业。

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。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,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。加强“平安茫崖”“法治茫崖”建设,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。开展法律“七进”、法治文化基层行、法治示范单位创建等活动,引导各族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。

深化与毗邻地区交流协作。与相邻省区形成优势资源互补、联勤联动联查、案事件互援共处的跨区域防控联动机制,初步构建了交汇地区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。

提升基层治理水平。加强社区民生保障,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,推进“政府 行业 社会组织 群众”共同发力的社区建设。形成“市—镇—社区(村)—网格”四级治理网络,发挥基层网格员来自群众、贴近群众、熟悉群众的优势,强化基层民族事务治理。

新征程上,茫崖市提出“全面建设现代化青藏高原特色石油新城”的目标。“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,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,提升自我发展能力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,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提质增效,为建设青藏高原特色石油新城凝聚力量。”中共茫崖市委书记柳雪莲说。(来源:茫崖市委宣传部)


网站地图